专家讲坛系列之七:行知文化与育才文化
20多年来,云南育才教育集团倾力打造并践行的育才文化,其理论基础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了保持育才本色,追根溯源,我们推出了专家讲坛《行知文化与育才文化》系列报道,相继介绍陶行知先生创办学校的历史背景和办学思想。今天推出的是第七期,侧重介绍陶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是“办真教育,育真人才”,故办学23年来,非常注重学生的品行修炼和人格陶冶。集团各校推行的“会做人、会学习、会生存、会关心、会创新”的五会1000分修炼,其中“会做人”就是育才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坚持“求真”、“做真人”,激励学生从小养成“求真、求实”的良好品质。云南育才不但继承了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而且很好地将这种教育思想加以实践并发扬光大!
主讲:李世庄
李世庄:四川宜宾人,曾当知青务农;进厂做工;到学校教书。1978年起,再上学读书,回校任教并参与管理;又到政府、党委、地区人大、市教育局做行政事务。2010年始,加入云南育才教育集团专家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对教育、对教育目标、对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追求的最简明、最深刻的概括。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
从《假人》一文中,陶先生讲到颜元的故事:颜习斋十六岁时,他的干祖父朱翁想行贿为他活动中一个秀才,他哭得连饭都不肯吃。他说:“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有了这种不作假的品性,发愤读书,潜心研习,最终成了清初的大儒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的创始人。
教学生是这样,陶先生对自己的子女要求更严。陶先生1941年元月二十五日有一封给二儿子陶晓光的信,要求儿子“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事情是这样的:
1940年底,虽然没有正规学历,但在无线电方面很有专长的二儿子晓光,去成都一家无线电厂做技术员,厂方让他提供学历证明书,他更写信向育才学校副校长马侣贤求助。马便给陶晓光寄去一张毕业证明书。这毕业证书当然是假的。后来陶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先批评马侣贤不该弄虚作假,接着电告晓光将那张假毕业证寄回。又给晓光写了一封快信,由于怕儿子急要证明,陶先生自己写了一张说明附在信内,信还特意加了题目《追求真理做真人》。信中陶先生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倘使这样真实的证明不合用,宁可自己出钱,不拿薪水,帮助国家工作”,“万一因证明不合传统,而连这样的工作学习亦被取消,那么你还是回到重庆,这里有金大电机工程也可去”,“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万一金大也不能进,我愿筹集专款帮助你建立实验室,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你记得这七个字,终身受用无穷,望你必须努力朝这方面修养,方是真学问”。
陶行知教子:追求真理做真人
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丝毫妥协;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浩然正气溢于言表,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这就是陶行知先生!
现在还可以找出因长辈设法欲获取功名,哭得连饭都吃不下的学生吗?还可以找出23岁的儿子外出自食其力做工,但决不做假提供证明方便的家长吗?
办真教育,育真人才,这是郭跨存董事长对陶行知教育思想深刻领悟后的选择;求真,是我们育才人的追求和信念,是我们集团各校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方向。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办真教育,育真人才”
凡是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有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提高学生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教育就是真教育,这真教育培育的人才就是真人才。反之,就是伪教育,伪教育培育的人也不可能真。
大家熟悉的四颗糖的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这个故事反映了陶先生的大爱精神:爱学生。但学生有毛病又不迁就,有错必引导、教正,表现了陶先生育人的科学方法;纠错不当众呵斥、训诫,而是以“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原则,叫到办公室;与学生平等交流,心灵沟通,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如春风化雨,润物有情而又叫人心灵震撼。
育真人才,离不开科学的精神,正确的方法,大爱的胸襟和令人心弦震颤的沟通。集团推行以“五会”为核心的1000分修炼,关注的重点就是促进学生求真,做真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行为有规范,对照有标准,反思求诚实,前进有方向。同学们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我们的主题班会则是学生参与设计,自己主持,自我完善,自我激励,求真求实的活动。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和表演舞台,又使学生自我价值得以实现和提升,在品行修炼,人格陶冶的路上,增添了创造的勇气、信心和能力。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直属学校“五会1000分修炼助我养成好习惯”活动现场
陶行知 语录
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李世庄 整理与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