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思教学中的朗读策略
云南曲靖育才学校 母海彦
朗读,语文教学之根本,更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我们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洋思模式进行教学的今天,课堂上以往的琅琅读书声却越来越少了,这个语文课之精髓不能丢,所以,在洋思课堂模式中的朗读就有了好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在洋思课堂中老师该怎样灵活地运用自学指导这个环节去有效地指导孩子朗读才能读出他们自身所体会的感情?另外,朗读总是会让一部分的孩子感觉乏味,那么,我们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又该如何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洋思课堂中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摆在育才人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具体而有待探索的现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体验课文的情境,在读中品位作品的语言。因此,在语文新课标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理解感悟能力较差,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很困难,因此只有指导学生多读才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语感。
通过朗读,学生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可是,我们在运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时,却发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越来越少,所以,我认为在洋思课堂中,朗读也应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如果洋思课中缺少或轻视了这个环节,反而是不正常的事。
其次,朗读还可以引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在孩子们津津有味的朗读中,他们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读那些节奏和谐、韵律优美的文字,无须教师再怎样费力地点拨,他们就会有一种美的感受,学生也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思想教育。这是孩子们在有声阅读中的体验,这种体验留给他们的美好记忆也许会陪伴他们一生。
再次,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默读只是单纯的由眼到脑的反应,而朗读则是由眼到脑和由耳到脑的两种反应。这种由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往往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由此可见,我们在学好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的同时,不妨抽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也许能起到课堂增效的作用呢。
那么,小学语文洋思课堂教学中该怎样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朗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激动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还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主人翁,还可以……这样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会读得投入,读得轻松愉悦,也读出了更多的成人难以想象到的空间。有时,孩子们对于词语句子的理解、感悟各不相同,读出来的语气语调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情感迸发出来。
朗读中,孩子们要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在我们的洋思课堂中,教师完全可以在自学指导中为学生的自读感悟提供比较具体的指导,因为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
在指导朗读时,还应该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做到读音正确,朗读通顺,这是朗读的底线。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朗读时把握文章、句子的节奏,能揣摩文章的感情,并注意重音的突出,语调的选择,领悟文章的中心。教师要做到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具体的自学指导,并帮助学生自己揣摩,自己展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让学生机械和枯燥地朗读,还不如多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们,可以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最棒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另外,最好还有一系列的奖励措施作为保证:贴一颗小星星、奖励一颗糖、画一张笑脸或者老师一句小小的夸奖都能让孩子们的情绪高涨,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就可以培养起来。对于中高段的孩子,在训练时,还可以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辨析近义词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配乐朗读一直都比较适合高段的孩子。音乐,往往能使人全身心都得到放松,在这样的氛围能得到感情的启迪,教师完全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学生个个读得兴趣盎然,声中融景,景随声出,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兴趣会自然而来。
总之,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还是洋思课堂,朗读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在朗读训练中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调动其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情感发自内心,而又能溢于言表。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就让我们每个育才人在学好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同时,继承传统小学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的精髓,让朗读成为育才洋思模式的语文课堂的另一个教学热点和教学亮点。